央行“加息”的心思要弄懂

发布时间:2017-02-10 19:45:02      浏览次数:

 

2017年1月24日下午4点13分,央行网站与微博同时发布消息,2017年1月24日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BP。

分析人士大呼央行开始“加息”了,市场闻讯开始骚动。2017年1月25日,国债期货5年期、10年期,早盘涨幅被全部抹去,且创下了2017年年内最大跌幅。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升幅扩大。国债逆回购利率大幅飙升。

大家应该注意到,最快速的网络媒体在报道时普遍将“加息”两个字打上了引号。言外之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加息。央行上述手段到底是不是加息呢?需要进行简要分析。

以传统意义概念来讲所谓加息,是指对居民企业等市场主体在银行的存款与贷款利率进行上调。那么这次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提升称作加息,引起的歧意就是与传统加息概念对比而来的,也是对加息二字打引号的原因。

然而,必须认识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央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意味着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了。

在管制利率彻底市场化的前提下,传统加息作用越来越小或者说将很快没有作用了。道理很简单,既然存贷款利率已经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供需自主决定,央行再上调或下调基准利率又有什么意义呢?各个银行都有相应浮动利率的权利。那么,央行未来如何影响和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呢?

相对于直接调整面向市场的存贷款利率,央行可以间接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通过商业银行来影响市场利率走势。比如央行感觉或者观察到市场利率攀升,金融机构相互争夺存款而抬高利率时,央行需要遏制住这种苗头,以防止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央行就会以低于市场的利率向商业银行再贷款,或者通过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增大流动性供给以平抑价格。这样的结果是,既然商业银行能够向央行借来更低的利率资金,又何必去市场高息吸收资金呢?市场利率过高现象,通过央行再贷款等操作就会得以走低。

当然,央行认为市场利率过低时,从而影响到人民币汇率走低或经济金融出现过热泡沫时,就会通过提高再贷款利率等来引导市场利率走高,进而防止人民币持续贬值。这次央行突然提高再贷款利率就有这种考虑,也凸显央行的智慧。

目前恰逢春节,是一年流动性相对紧张的时期。需要央行投放流动性。但是过度投放流动性又会导致利率走低,促进人民币贬值。急需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对策。这样就有了央行一边开展MLF操作,供给流动性,缓解春节紧张,另一边却提高利率,防止冲击人民币汇率。两全其美的对策是需要智慧的。

从国际上分析,发达国家利率都已经完全市场化,美欧日俄罗斯等动用利率调控工具时都是指的央行调整向商业银行的存贷款间接利率。这就意味着,这种间接调整利率才是国际上真正的利率上调或下调。

中国央行未来将会彻底通过调控“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来影响间接市场利率,这将很快成为利率工具的常规手段,那个引号将会很快去掉的。

上一篇:从《后会无期》到《乘风破浪》,韩寒真...

下一篇:李泽楷30亿卖掉亏损公司 李嘉诚为子接盘

欢迎咨询预约火土文化

电话:010-5621-9053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二区
PHONE:15801375855 / EMAIL:419813879@qq.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